白刚玉砂轮修整砂轮_不锈钢磨削为何都说难搞?具体难在哪里今天来揭秘
发布时间:2025-05-21 点击次数:75次为了满足不锈钢零件在表面质量与加工精度方面的标准,一般会选用磨削工艺进行处理。鉴于不锈钢具有较高的韧性、较低的导热系数以及较小的弹性模量,磨削加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以下问题:
1)砂轮易粘附堵塞;
2)加工表面易烧伤;
3)加工硬化现象严重;
4)工件易变形。
显而易见,砂轮与磨削液的选择对磨削的效率与加工的精确度具有显著影响。本研究通过实验,深入探讨了导致粘附堵塞及表面不平整的多种因素。
实验条件和方法
选用的试件材料具备以下机械性能:抗拉强度σb达到一定数值、屈服强度σ为40%、硬度HB值为187。此外,试件的具体尺寸为直径φ50mm、长度300mm,其外圆表面经过精车处理,两端面则加工了中心孔。实验是在外圆磨床上进行的,所使用的砂轮规格为P400×40×203,磨削过程采用外圆纵向磨削方式。为确保试验结果的可靠性,我们进行了多次重复试验,并关注了平均效应,以此消除随机性对结果的影响。在试验过程中,我们尽量维持磨削条件的一致性,通过调整砂轮的粒度、硬度以及磨料,更换磨削液和磨削用量,来探究这些因素对磨削效果的具体影响。
实验结果分析
1、砂轮的粒度对粘附率的影响
所采用的白色刚玉砂轮,其硬度等级为K,粒度则有36、46、60、80四个规格九游娱乐app官方入口,用于对试件进行外圆纵向磨削作业,磨削长度固定为600毫米。在检测粘附率的过程中,我们发现砂轮的粒度越细,粘附现象就越为严重。这种现象的产生是因为磨粒之间存在空隙,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切屑可以存积在这些空隙中;然而,当砂轮粒度进一步变细时,空隙也随之减小,导致砂轮迅速失去容纳切屑的空间,从而引发堵塞。
2、砂轮硬度对粘附率的影响
采用白刚玉作为磨料,砂轮粒度为46,硬度等级分别为H、J、K、L,对试件进行磨削作业,磨削行程设定为600mm,并检测其粘附率。通常情况下,砂轮的硬度越高,试件上的粘附现象就越严重。这种现象的产生,是因为硬度较低的砂轮在磨削力的作用下,磨粒更容易从砂轮表面脱落,从而形成新的容屑空间,减少了堵塞的可能性。
3、磨料对粘附率的影响
常用的磨料包括白刚玉和绿碳化硅,实验结果显示,这两种磨料对粘附率的作用相差无几;其中,绿碳化硅能够略微降低粘附情况,这主要是因为其质地脆弱且尖锐。
4、磨削液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
采用三种不同的乳化液,即无机盐磨削液、有机磨削液,并添加硫、氯等极压型添加剂,对工件进行加工,并检测其表面粗糙度。在此过程中,磨削液的流量设定为每分钟20升,磨削行程长度为600毫米。
观察发现,其表面张力较低,且加入了极压型添加剂,因此通过磨削得到的表面质量较为优良。若能恰当运用磨削液,不仅能够优化散热状况,还能有效清除磨削产生的碎屑和脱落磨粒,同时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油膜,发挥润滑效果,从而减少工件表面的粗糙度。
5、磨削用量对粘附率的影响
工件转速、进给量以及磨削深度对加工效果的影响并不显著,而磨削深度的调整,对粘附率的改变影响甚微。
结论
在磨削不锈钢的过程中,降低砂轮的附着和堵塞现象是提升磨削效能的关键因素;因此,在加工过程中,必须定期对砂轮进行修整,以确保切削刃的锐利度。
选择磨削不锈钢用的砂轮时,首要考虑的是其自锐性能,通常情况下,硬度较低的砂轮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,然而,硬度也不能过低,因为这样磨粒在未充分磨钝前就会提前脱落。在此建议,选择J级砂轮较为适宜。
为了降低磨削过程中砂轮的附着和堵塞现象,我们应当选择较粗的砂轮。在粗磨阶段,应使用36号或46号的砂轮粒度,而在精磨阶段,则宜选用60号的砂轮粒度。
4、磨削不锈钢时,采用GC砂轮可提高磨削效率。
磨削液的选择需同时考虑其润滑和清洗的双重功能,确保供应充足。可以使用表面张力较低且含有极压添加剂的乳化液,从而实现优异的表面质量。
6、磨削用量的选择可根据加工余量确定。
在实验操作中观察到,砂轮的构成与粘结材料对不锈钢的打磨作业产生了某些影响,鉴于现有实验方法存在局限,这一领域尚需进一步的探究。